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党校声音>>


王小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4-03-20 10:58:13   作者:王小玲 来源:河北党校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我们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在深学细悟笃行中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2023年7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肯定了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绩。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这一年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势十分复杂的一年,比如疫情转段后全社会经济活动明显回升,部分领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等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下降16.7%;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全国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超过30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累计建立近万处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森林覆盖率提高24.02%,“碳库”储量越来越大……经过全方位持续努力,一幅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美丽画卷在神州大地铺展,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各地切实将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描绘新时代美丽中国新画卷

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其核心要义就是让人民在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享受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自然生态在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下更加宁静、和谐、美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

2023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描绘了美丽中国新画卷。《意见》明确美丽中国建设主要有三个阶段目标:一是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二是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三是展望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这是面向强国目标、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是一步一个台阶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久久为功实现美丽中国的路线图、施工图、任务书和责任状,不仅真真切切地“看得见”,而且实实在在地“抓得住”“落得下”,非常提振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但与美丽中国目标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提出要求。那么,如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就是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优势。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成熟度高,如钢铁、石化、电力、有色等产业,既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底盘所在,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可待挖掘的潜力很大,通过采用新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就可以走出一条新的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必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北坚持把生态环境质量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进一步巩固。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Ⅲ类,野生鸟类达到276种,比新区设立前增加70种,“华北之肾”功能加快恢复。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钢铁A级企业数量排在全国第一。

三是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是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重要手段。要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国土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三代塞罕坝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接续奋斗,建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多重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使塞罕坝成为天然的动植物物种基因库。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要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为绿色转型做好支撑。河北在降碳产品价值实现和高排放企业碳减排之间搭建起市场化的转化渠道;探索出“两山”转化的河北路径,在增强碳汇能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推动了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截至 2023年8月底,河北累计实现降碳产品价值转化 7390万元。“点碳成金”,让每个企业都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者、参与者,实现企业转型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

【作者系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