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10周年。10年来,作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极大丰富了中国国际传播的叙事内容,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并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第六项为支持民间交往,即民心相通。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政府行为,还要得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的赞同和积极参与,这是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纽带。因此,如何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促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流合作,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仍任重道远。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他特别指出:“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从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发展、基本国情出发,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思想和精神精髓,展现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促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互鉴。
二是运用恰当的话语体系与传播方式向国内外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刻内涵,同时搭设与国内外民众交流的平台,建立彼此的信任与尊重。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中,我们应该避免单向度、灌输式宣传,要更多地进行双向沟通,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的吸引力。双向沟通原则是指传播双方互相传递信息、互动交流的互助原则。沟通双方互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既可传递信息,也可接收信息,并且在相互的理解上有所交流。沟通交流在传播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反馈与交流,就无法形成良性互动。
三是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决定了叙事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为了做好国际传播、建构国际话语权,一方面我们应该做好汉语的海外推广工作,提升汉语的语言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做好英语等多种外语人才的培养工作。这些外语人才不但要了解中国文化,而且必须熟练掌握所在国语言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外交流中克服语言障碍,更好地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以全面提升效能为目标,增强国际传播亲和力和时效性
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我们要深入阐释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原则、方式等。要善于用外国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让“一带一路”故事“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听而信”,增进各国人民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认知和情感认同。
一是积极适应国际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用好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平台,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开展常态化传播,不断优化传播内容,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同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等各方面资源、渠道和平台,积极开展互访交流、联合课题研究等活动,加强沟通,凝心聚力,以更加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二是借助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创新,全面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助力文化的国际传播。旅游产业合作、会展产业发展都会推动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旅游和会展产业可以为参与者提供直观沉浸式的体验,增进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度。
三是善于利用新技术手段,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走深走实过程中,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效能。融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信息交流、丰富了信息的传播模式。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文化交流,采用数字化技术构建虚拟空间,打造文化实体传播的网络平台,提升文化实体的传播效能和场域,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
注重人文关怀,开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利共赢新局面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有些国家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有些则是人文环境过于复杂,各国人民的利益诉求也是不一样的,国家之间常常因为边界、能源争端等问题存在难以解决的矛盾。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文理念、以人为本,在共建“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循序渐进,注重人文关怀,促进合作共赢。要认真分析“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千差万别的情况,针对不同地域人们存在的问题,细致深入地展开工作。
第一,要做到政策上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政策沟通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政策上的不一致可由双方协商来解决,共同建设与规划。在注重政策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当地政府、人民的关系,民心相通是双方合作发展的基础。第二,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尽可能保证双方贸易往来的畅通,使相关国家和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交通便利。第三,需要真诚合作,互联互通,推动双方互利共赢。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成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勾勒出多元文明与和平发展的前景,未来的世界应该朝着和平、稳定、发展的方向前进。我们要把握时机,在切实做好“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工作中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国际传播模式,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与中国经验,不断提高国家软实力,让共建“一带一路”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作者鞠明明,系省委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姚凤梅,系省委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