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专题推荐>>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


易地搬迁“后半篇”,写满富民“新文章”

2022-04-13 14:24:04   作者:刘晨明 来源:河北新闻网

目前,河北省330个安置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项目)586个,其中200个有龙头企业带动运营,促进了搬迁群众持续增收。全省搬迁脱贫劳动力5.9万人,已就业5.8万人,就业率98.2%。有就业需求的防贫监测人口1557人,已全部安排就业,落实率100%。(3月31日河北新闻网)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明确的“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之一,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是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良策。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在新的维度上写好易地搬迁的“后半篇文章”,真正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孩子们用歌声惊艳了观众、感动了世界,也让更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关注阜平。作为河北省曾经的深度贫困县之一,阜平县“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随着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的稳步推进得以全面破解。截至2020年底,阜平县已累计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39个,共安置搬迁群众5.3万余人。挪出“穷窝”,见到新天地,才有奔向新生活的可能。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

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让搬迁群众有事做、有钱挣、生活有奔头才是稳定脱贫不返贫的关键。搬离祖祖辈辈居住的土地,群众最大的担忧是今后生活如何保障、生活质量能不能得到改善。“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乐业才能安居。”安居是“挪穷窝”,乐业是“换穷业”,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产业带动是重点。对此,河北把坚持“两区同建”作为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切实举措,在安置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充分依托586个产业园区(项目),让群众既能“住好房”,也能“谋好业”,多渠道促进群众稳定就业。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市场参与能力和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稳定脱贫、逐步致富。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体现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惬意,滋养着乡情、亲情、温情在新环境中不断生长。易地搬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迁出地的社会文化结构,迁入新居的群众难免会感觉不适应与不协调。因此,进一步重构文化空间、促进精细管理既是满足搬迁群众情感生活的需要,也应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环境,河北省推动加强安置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做到事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构建友好和谐邻里关系,让搬迁群众社区归属感、社会融入感不断提升。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是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共同富裕路上不落下一人的重要保障。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乡村振兴工作的持续有效衔接,在这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中,一定能够写好开拓新天地、奋进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新篇章。(刘晨明)